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热评丨网暴之恶,何时休?

2023-02-22 09:49 今视频综合    阅读:204959 


从一起网络暴力事件说开去

从去年7月开始,95后杭州女孩郑灵华因一头粉色头发成为焦点,随后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而不久前,她因抑郁症去世,引发了网友们对网络暴力的思考。

正如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所言:“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同样是粉色头发,有人看到的是青春活力,也有人读出了“不正经”的色彩。现实生活中,后者这类人大抵还要伪装一下,但在网络的面具下,就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特别是在从众心理支撑下,唯唯诺诺者也可以成为网络“骂霸”。正因如此,现在才流行在发帖时提前配上一句声明:大数据请把我推给“同好”,看不惯的可以拉黑,没必要喷。

而基数一大,“奇葩”自然就有了。不红还好,一旦红了,一万条评论里哪怕只有1%是骂声,对一个从来没经历过这种大场面的素人来说,也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尤其是那种更倾向于捧红素人的平台,它们会把流量慷慨地分配给普通人的生活。这种机制就像一个填充了易燃易爆品的话筒,它固然有助于普通人在舆论场上的发声,但也极易给他们招来巨量的非议。

经常看到有人为被网暴者叹惋:为什么人如此脆弱?网上的批评,听听就好。然而作为高度浸入互联网的年轻一代,我们无法把互联网跟生活割裂开来,网上的账号就是我们的数字资产、精神家园。在守卫家园时,我在明处,“敌”在暗处,眼看着自己珍藏的生活片段黏上了入侵者的污言秽语,相信并没有多少人可以保持气定神闲。更何况,如果碰到那种极端偏执的反对者,网暴还可能顺着网线爬进线下的生活。

笔者也曾有类似的体验。某一日,当发出一条充满争议性的观点分享帖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都很害怕打开那个APP,一看到新消息提醒的红色圆点就心头一颤。越是感同身受,就越是对我们该如何处置网暴者这一点感到迷茫。从德阳安医生到刘学州,再到如今的郑灵华,每一场恶性网暴事件,都在提醒我们,网络暴力和现实中的暴力一样要付出代价。只有建立起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社会约束机制,我们的网络空间才会天朗气清,我们的网络文化才能健康向上。(南方日报 王沛容)

12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