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1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南昌海关联合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二场:江西外贸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南昌海关关长、党委书记张格萍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南昌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尹静浪,南昌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韩大海,南昌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奇峰,南昌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姚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文颖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二场:江西外贸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南昌海关关长、党委书记张格萍女士,综合业务处处长尹静浪女士,口岸监管处处长韩大海先生,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奇峰先生,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姚伟先生,请他们介绍江西外贸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张格萍关长介绍有关情况。
南昌海关关长、党委书记张格萍(文颖 摄)
张格萍: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关服务江西开放发展取得的成就,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昌海关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五年来,南昌海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海关总署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搭平台、打通道、降成本、优环境、扩开放、促发展。五年奋斗,南昌海关人担当作为、只争朝夕;五年跨越,江西外贸量质双增、成绩斐然。
一、这是江西外贸发展大跨越的5年,外贸规模迈上4000亿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江西货物贸易累计进出口1.63万亿元人民币,比“十二五”时期增长39.8%,贸易规模连跨3000亿、4000亿两个台阶,由2016年的2638.5亿元增至2020年的4010.1亿元,年均增长8.8%。特别是2020年有效应对疫情挑战,江西外贸在3月份率先实现正增长,之后在全国一路领先,全年14.3%的增速创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高出全国同期水平12.4个百分点。
5年来,外贸经营主体显著增多,民营企业活力持续激发。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到5386家,较2015年增加1974家。“十三五”期间,民营企业成为江西外贸实现稳定增长的主导力量,2020年进出口2968亿元,年均增长11.8%,占比由2015年的64.6%提升至74%。
5年来,贸易伙伴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持续升温。随着赣欧班列双向对开、常态化运行,江西对外贸易伙伴增加到227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年均增长8.7%。
5年来,商品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十三五”期间,江西出口产业格局持续向高端迈进,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3.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25.8%,占比提升至31.1%。氢氧化锂出口量全国第1、无线耳机出口值全国第2、太阳能电池出口值全国第4。
5年来,区域发展协同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明显提速。“十三五”期间,南昌、赣州、吉安、萍乡、抚州等年均增速在10%以上。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速推进,年均增长10.3%,2020年进出口1993.4亿元,占全省外贸比重达49.7%。
二、这是江西开放格局大提升的5年,江西内陆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海关机构改革以来,在海关总署的特别关心、大力支持下,南昌海关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促进江西扩大开放,推动形成了纵贯南北、覆盖全省的内陆开放新格局。
5年来,关检机构大融合,海关机构覆盖全省各地市。机构改革中,为顺应江西扩大对外开放需求,我们最大程度地争取中央相关部门的支持理解,最终促成获批14个隶属海关,实现全省各地市全覆盖,为“江西制造”走向世界就近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通关服务。
5年来,赣州陆港空港“无中生有”,四大口岸引领江西开放。“十三五”期间,南昌海关致力于把沿海口岸搬到江西,支持赣州国际陆港和黄金机场实现临时开放,开放口岸由2个变4个,打通了“水陆空网”对外开放通道,形成“南门北港”的口岸开放格局。
5年来,综合保税区“由1变4”,四大综保区优化升级。在原有赣州综保区的基础上,新增南昌、九江和井冈山3个综保区。落实国务院促进综保区发展“21条措施”,2020年综保区进出口总值178.6亿元,同比增长89.3%。依托南昌综保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开展了保税展示交易。
5年来,指定监管场地“从1到7”,功能平台拓展完善。南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冰鲜水产品和进口水果等3个指定监管场地获批,九江、赣州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以及赣州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验收。目前,七大指定监管场地功能逐步完善、作用不断发挥,九江直接进口肉类、赣州直接进口汽车实现“零突破”,2020年粮食进口同比增长1.4倍。
5年来,新兴业态“从无到有”,实现“买卖全球”。跨境电商、国际快件、国际邮件3大新兴业态从无到有、全部运行。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亿元、迈入“亿”时代,规模上升至全国第13位,邮快件年进出口超900万件。
三、这是江西贸易便利化水平大提升的5年,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南昌海关聚焦“三同”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十百千万”服务工程,实现“三减一优”,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5年来,监管单证大幅压减。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为41种,全部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进出境旅检环节由11个整合优化为5个,企业通关申报项目由229个精减为105个,随附单据由74项整合为10项。
5年来,通关时间大幅压减。实施“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专项行动,先后制定136项惠企措施,被列入“江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2020年12月,江西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3.96小时(扣除国内运输段后)、出口0.41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2%、98%,出口通关效率保持全国前列,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基本实现。
5年来,企业成本大幅压减。贯彻中央减税降费部署,帮助企业应享尽享增值税改革、关税保证保险、进口设备减免税等各种政策措施带来的改革红利。“十三五”期间,累计帮助我省企业享受税收优惠145.5亿元,减少资金占用397亿元。
5年来,作业流程大幅优化。“三互”大通关、全国通关一体化、“海关2020改革”等蹄疾步稳、全面落地。特别是2020年应对疫情的挑战,实施“不见面”审批、货主“不到场”查验等超常规服务举措,创新推广“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全省各业务现场实现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海关业务“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企业实现“一次不跑”。
五年来的历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5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也比预期的好。特别是2020年,我们将口岸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细抓落地,用绝对忠诚和专业执法坚决筑牢口岸疫情防线,累计监管出入境航空器1855架次、人员11万人次,验放进出口防疫物资50亿元,为全球抗“疫”注入“江西力量”,实现“零输入、零漏检、零感染”,南昌海关所属昌北机场海关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至高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是海关总署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特别关心和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进出口企业以及在座各位媒体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南昌海关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昌海关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南昌海关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更大范围支持内陆口岸扩大开放。大力支持江西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支持江西申报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服务赣欧班列常态运行、双向对开,持续完善内陆口岸支点布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加快形成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新格局。
二是更宽领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充分发挥关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作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集群保税、协同监管,助力建强产业链、融通供应链、畅通物流链。支持江西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支持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
三是更深层次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常态推进“十百千万”服务工程,巩固战疫情稳外贸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果,把短期政策长期化、超常规措施常态化,努力打造“四最”口岸营商环境。支持综保区打造“五大中心”,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助推南昌、赣州、九江跨境电商综试区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保税+新兴业态”叠加效应,推动江西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四是更加严密筑牢国门安全屏障。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慎终如始加强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厉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严格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敏感商品监管,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2021年,南昌海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海关总署党委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胸怀“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黎峰:谢谢张格萍关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文颖 摄)
新华社记者:能否详细介绍下2020年江西外贸情况,具体有哪些亮点?
南昌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奇峰(文颖 摄)
黄奇峰:据海关统计,2020年江西外贸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4010.1亿元,比2019年增长14.3%。其中,出口2920.4亿元,增长17%;进口1089.7亿元,增长7.5%。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4、13和8.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主要亮点有:
一是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3月,大幅扭转2月受疫情影响出口下降22%的不利态势,在全国率先逆势强劲反弹增长36.8%,带动一季度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之后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冲高企稳的稳健发展态势,全年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外贸规模前进1位居全国第18位,出口规模前进2位居全国第14位。
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386家,比2019年增加410家。其中,进出口上亿元的企业730家,增加100家;出口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2646家,增加227家,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民营企业进出口2968亿元,增长21.4%,占比提升4.3个百分点至74%,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94.1亿元,占比22.3%;国有企业进出口143.6亿元,占比3.6%。
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年,江西对东盟、美国、欧盟、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进出口前十大贸易伙伴均实现增长,合计进出口3027.2亿元,增长16.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5%,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 12.4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0.3%,对美国增长35.8%,对欧盟增长14.5%。此外,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70.9亿元,增长13.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29.2%。
四是贸易方式持续优化。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3%,占比70.5%;加工贸易增长20%,占比26.6%,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为55.2%、33.3%,分别提升5.3、4.9个百分点。
五是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增。江西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抓住医用防护物资出口“窗口期”,全年仅口罩就出口34.7亿只,价值36.2亿元,拉动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出口无线耳机、手机、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566.6亿元,增长67%,拉动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
2020年江西外贸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站上了4000亿元的新台阶,为“十四五”外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近年来,江西省整体通关时间持续保持中部领先、全国前列。请问南昌海关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南昌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尹静浪(文颖 摄)
尹静浪:南昌海关以开展“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专项行动为立足点,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依靠改革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落实:
一是高水平优化服务。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进一步拓展绿色通道、专用窗口适用范围,全省各通关现场均指定通关联络员并对外公布,广泛收集企业通关中遇到的“堵点”和“痛点”,及时处置通关疑难问题,保障进出口货物通关“零等待”。
二是高效能强化协作。主动加强与商务、口岸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逐环节分析货物物流并提出优化建议;积极协调口岸海关,优先开展查验作业,为我省进出口货物通关“加油”“增速”。
三是高标准深化改革。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改革,企业由原来的105项缩减成最少仅需申报9项,如无查验即可快速提离。目前,关区14个隶属海关单位均可适用“两步申报”,共有204家企业参与“两步申报”改革,平均整体通关时间为6.78小时,较原来压缩84%。2020年11月我们在赣江新区海关办理了全省首票出口转关“抵港直装”业务,12月在九江海关办理了全省首票进口转关“船边直提”业务。通过实施口岸“通关+物流”作业新模式,全面畅通“船边-工厂”两点一线物流渠道,将原本需耗时10小时以上的物流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于不需实施海关查验的出口货物,大幅减少了集装箱吊装、吊卸等作业环节,码头费用可以降低1/3。同时,落实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实施“先声明后验证”,相关货物平均验放时间缩短80%以上。
中国江西网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记者:能否介绍下我省跨境电商业务的主要特点,以及下一步南昌海关加快推进我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和打算?
南昌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韩大海(文颖 摄)
韩大海: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成为稳外贸的一个重要力量。南昌海关不断创新优化监管制度,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有序发展。目前,江西跨境电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覆盖广、种类多。我省获批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有南昌、赣州、九江3个综合试验区,南昌、赣州、九江、吉安4个试点城市。开通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的有南昌、赣州、九江、吉安和龙南5个城市,开通一般出口业务的有南昌、赣州和龙南。
二是起步晚、发展快。我省跨境电商综试区虽然获批时间较晚,但是启动快、成效大。南昌跨境电商一般出口项目从启动建设到开通业务仅3个月,2020年4季度就实现173万票出口;赣州、九江跨境电商综试区从获批到运行,不到半年。
三是起点高、辐射广。我省新建的3个9610海关监管场所(场地)结合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具有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色,实现了邮件、快件和跨境电商三种业态的场地、设备、人员的集约。2020年,我省航空货运和中欧班列的发展,吸引了广东、浙江等地跨境电商货物到我省通关,南昌已成为周边省份电商货物的集散地。
下一步,南昌海关将积极争取海关总署在我省开通跨境电商出口B2B(9710)业务和出口海外仓(9810)业务。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和航空货运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根据企业需求,推广落实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相关措施;优化跨境电商申报,实行7x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单证快速审结,商品零延时通关;简化跨境电商查验手续,对于出口海外仓货物,优先查验。同时,加大政策宣讲,支持我省有条件的市场申请设立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南昌海关推出的“十百千万”服务工程目前进展怎样?为我省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南昌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姚伟(文颖 摄)
姚伟:面对疫情对江西外贸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南昌海关在全省广泛实施“十百千万”服务工程,全力支持企业应对疫情、促进江西外贸稳定增长。
一是“心贴心”支持十大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南昌海关统筹全省发展布局,发挥“数据%2B研究”优势,就境内外疫情对江西十大重点产业的影响持续开展调研分析、把脉问诊,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0年,全省十大重点产业进出口2650.7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6.1%,带动全省外贸增长10.8个百分点。
二是“一对一”促进百强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为111家进出口重点企业选派联络员“一对一”精准服务、“一企一策”台账化管理,新增AEO高级认证企业10家,全省目前高级认证企业达35家。2020年,百强企业进出口2151.1亿元,增长23.8%,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3.7%。
三是“实打实”推动千家中小型企业问题清零。研发上线“关企互动平台复工复产专版”,实时在线收集或答复企业咨询。2020年,共对1700家中小型实体企业完成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现实需要和困难诉求,解决问题1805个,促进江西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帮扶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核查、远程评审,总计为54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赣南米酒、宜春蜂蜜等江西特色农产品纷纷实现首次出口,让国外消费者品尝到“赣南醇”“宜春甜”。
四是“全覆盖”帮助万家注册企业尽享政策红利。建立企业名库、宣讲片库,线上线下相结合,对1.9万家企业政策宣讲实现全天候、全领域、全覆盖。疫情期间,通过视频连线,为20余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讲解防疫物资出口政策,现场解答企业问题,引导企业合理应用政策,有序扩大出口规模。同时第一时间编写出口防疫物资通关指南,设立防疫物资专用窗口,实现出口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为全球抗“疫”注入江西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相关措施常态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江西外贸“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请问如何看2021年江西外贸走势?
黄奇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依然严峻,疫情变化和外贸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江西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但随着国内“六稳” “六保”政策深入实施、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江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外贸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预计2021年江西外贸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增长态势。
南昌海关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全力支持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力推动江西外贸促稳提质,为“十四五”江西外贸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海关力量。
黎峰: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外贸发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