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南昌打造体育名城和国际军体之城

2020-09-07 08:27 南昌晚报    阅读:105793 

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从政府部门获悉,我省出台《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逐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A.

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

我省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市场化进程。推动体育资源公开透明交易,鼓励将赛事活动承办权、场馆运营权等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体制改革。合理依托庐山西海、仙女湖、阳明湖等湖泊资源,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资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资源,综合考虑生态、防洪、旅游、环保、供水安全等因素,分类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明确申请条件和程序。

着力提升优势体育项目的市场化发展水平,促进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网球公开赛、玉山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等赛事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登山、自行车、长跑等运动项目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资本组建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职业俱乐部。

B.

让学生熟练掌握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我省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环境优质化进程。体育企业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等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按规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可以选择按3%征收率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我省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市场高效化进程。鼓励各地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体育消费,支持发展水上、山地户外、汽摩、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开发健身产品、提供体育培训服务,不断丰富适应群众体育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类型,促进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理性增长。

增强体育消费黏性。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六边工程”(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推动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激励群众积极提升运动技能,开展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工作,激活健身培训市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级学校体育联赛,推动每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C.

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

我省提出,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设施规模化进程。改善体育设施的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场地设施,并允许按照体育设施设计要求,依法依规调整使用功能、租赁期限、车位配比及消防等土地、规划、设计、建设要求,实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山地、江湖沿岸等资源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

全面实施“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社区(行政村)全覆盖计划,规划新建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馆、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健身设施,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加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夯实足球运动发展基础。

D.

鼓励学校体育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各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和满意度,提升学校体育资源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倡导中小学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有序推进校园体育场地进行社会通道改造。新建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在规划设计时,创造向社会开放的条件。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开放人群准入制度,加强开放时段治安巡查,制定突发事故紧急处置预案,确保校园安全。

我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消费服务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消费体验,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个性化,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积极利用智能体育装备,支持以冰雪、足球、篮球、赛车、山地户外、水上、通用航空等运动项目为主体内容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打造智能体育赛事品牌。

E.

我省提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差异化进程。打造体育产业强劲增长极,支持南昌打造成为体育名城和国际军体之城。重点培育“昌九”体育竞赛产业区、赣东北体育用品产业区两大特色体育产业集聚区,有序建设赣东北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带、赣南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带和赣西北山水休闲体育旅游带。积极培育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体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业,着力打造集“八一南昌”职业赛事、国际性区域性赛事、户外体育赛事、业余精品赛事、互动融合赛事于一体的赛事产业强劲增长板块。

促进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依托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优势,打好“特色牌”,走出“优势路”,紧抓山地户外、水上休闲、航空运动、汽摩运动等特色体育产业项目,实现差异化发展。鼓励各地将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与体育产业有机结合,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禀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运动项目,提升体育消费市场活跃度。

F.

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

我省提出,实施“体育+”行动,加快业态融合化进程。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发挥卫生健康系统在运动、康复、养生等方面作用,打造融合健身休闲、健身康复、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体医服务体系,促进康体结合,拓展体育康复市场。立足江西山水、温泉、气候及生态优势,开发养老休闲类服务项目,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在卫生城镇创建工作中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鼓励高校开展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研究,提高运动防护与康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继续做强已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鼓励具备条件的风景名胜区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依托江西独特的森林资源禀赋,大力开发登山、徒步、越野跑、拓展、露营、野外生存训练等体育运动项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体育产业优势。

G.

打造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我省提出,构筑优质发展载体,加快基地示范化进程。鼓励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支持通过新建或完善现有体育设施,进行功能拓展和业态融合。有序推进以健身休闲、生态观光、康体养生、体育旅游等为核心功能,以餐饮、购物、娱乐为辅助功能的特色资源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域生态环境资源为载体,充分发挥赣州市大余县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九江市庐山西海射击温泉康养运动休闲小镇、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的示范引领效应。

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鼓励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人文特色,培育特色体育产业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44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