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面启动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到2022年,不低于70%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1月8日 人民日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党也一贯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如今,虽然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物质条件比过去厚实得多。但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严守规矩纪律,旗帜鲜明地反对浪费,将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作风继承好、发扬好。启动建设节约型机关,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既与“三公”消费的政策方向和改革举措相吻合,又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切盼。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的大量虚耗,还会可能导致党员干部物欲膨胀、腐化堕落,对党和人民事业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少数一些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却对享受“豪华”待遇、过上“奢靡”日子习以为常。有的干部认为反正是公家的钱、国家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一点不在乎、不心疼,甚至利用职务职权便利因私害公、损公肥私;有的单位对划拨的财政资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甚至搞自己的“小金库”,实现所谓的“经济自由”。凡此种种,与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背道而驰。
“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聚焦经费开支、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规范和限制公共经费支出,旗帜鲜明地反对奢靡之风和铺张浪费。尤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政府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让利于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逐步凸显。建设节约型机关,既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政机关细心考虑“柴米油盐”的具体体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务须勒紧自己的“裤腰带”,学会过“紧日子”,让有限的财力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民群众就业增收,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李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