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莘县县委书记王峰的一份批示火了。原来,莘县住建局向县委的一份报告中,出现多处不规范和错别字,比如把“王峰”写成了“汪峰”,书记予以更正,并批示道:“我的名字都错了,标点符号都错了,让我如何相信你们的书面汇报。”
从文风看作风,说明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特别是文风问题,不可小视,既影响工作效率,也破坏政府形象,必须严查重处,常敲警钟。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各类文件材料、会议讲话清风扑面,愈加出彩,折射出改文风取得不少实效。但是敷衍草率的“文抄公”屡禁不绝,抄邻县、邻省的,抄出不少问题,媒体多有报道。比如近来巡察某区一局级单位,发现6名职工的心得体会,95%的内容一样;发现同一个设备购置经费,会议“纪要”和“记录”两个数字竟然不一样,相差15万……
这不只是文字的疏漏,更是作风缺失、工作失职,甚至是违规违纪。应该倍加警惕,高度重视。正如有评论认为,在报告上出错还算轻的,如果在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上出错,造成巨大损失,谁能承担得了?
县委书记为一份公文“发怒”,并非小题大做。从这份错误不少的报告来看,县住建局对落实县委督导事项,如此草率,可能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是否“下级糊弄上级”“以文件落实文件”等的问题,值得深究一步。
还有层层把关的问题,除了住建系统的把关,县委办公室没有加以系统把关,文稿似也未按程序审读。深挖思想根源,这说明流程形同虚设,错误层层“过关”,暴露出有关部门、人员作风虚浮。
作风问题不可怕,就怕“认真”二字。文风折射出作风,做事为文要认真。应该严格追责,应加强文风、作风大整顿。以此为契机,对过去签发的文件材料全面“体检”,将错讹之处汇编成册,作为警示教材,以确保文件和材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同时,要加强干部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公文事关一地发展,事关公共利益,大凡公务人员,都要有一种“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份公文、每一次讲话、每一项工作。(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