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
回首2019年,我们欣喜地发现,江西的创新脚步愈加铿锵有力: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一廊两区五城多点”区域创新格局基本形成;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位连续实现进位;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昌、新余、景德镇、鹰潭、抚州、吉安、赣州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G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智赣119等十大品牌场景应用加快;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超130亿元……
在砥砺奋进中,江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成绩单。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创新江西不停步,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的有力见证。
科技新政激发创新活力
这一年,江西高举“创新引领”大旗,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和潜力。
以备受科技界和全社会认同和高度关注的科技奖励制度为例,江西与时俱进,出台《江西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建立健全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度、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调整奖励对象要求等八个方面进行部署,构建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既符合国家改革精神又具有江西特色的科技奖励体系。
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江西省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维护科研领域一方净土;《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意见》,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成效明显。江西以绩效为导向,构建更加聚焦、更加高效的科技计划体系,探索公开竞争、定向择优、定向委托三种项目遴选方式,推动完善更加科学规范的项目形成机制。截至2019年10月底,省级科技计划立项项目1643项,下达经费7亿多元。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成省科技厅自有系统与江西政府服务网“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截至目前,省科技厅12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本级“一次不跑事项清单”“只跑一次事项清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这一年,江西敞开胸怀,积极探索科技合作新机制,畅流创新驱动发展源头活水。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此外,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落地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华为、中国联通、阿里巴巴等名企纷纷在江西建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省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46家,新型研发机构148家。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以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推动建立中俄联合研究中心;共建中菲水稻技术联合实验室、中菲竹资源培育及加工联合实验室,带动双方在水稻、竹产业方面的科技合作;推动省农业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加纳、多哥有关部门合作,有力促进了江西科技成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推广。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这一年,江西抓住重点,精准施策,为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2019年2月,江西发布经第三方机构评审认定的《江西省2018年度独角兽、瞪羚企业及培育企业名单》,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获评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出台《加快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促进独角兽、瞪羚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一年来,江西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独角兽(含潜在、种子)企业7家、瞪羚(含潜在)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163家。
江西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金融力量,2019年,推动建立首期资金规模分别为10亿元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基金、江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科贷通累计贷款额突破10亿元,为366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民生改善
这一年,江西让科技成果“活”起来,使科技创新成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源泉。
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井冈山市作代表发言,江西4名科技特派员和2个组织实施单位获科技部通报表扬。2019年,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由1393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380个科技特派团,对接服务92个县(市、区),其中包含对25个贫困县及269个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帮扶。
用科技创新托起公众健康。江西立足特色和优势,在13个疾病领域共组建2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主动融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构架,有5家省级三甲医院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0家省级三甲医院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单位,2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网络成员单位或联盟单位。目前,江西已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医疗机构的协同研究网络体系,极大提升了全省临床医学研究和诊疗技术水平,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江西新创建12个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45个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将生态文明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在村镇(社区)转化应用,提升基层创新意识,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助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