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基层谈丨警惕基层治理中的“形式创新”

2023-03-01 14:46 今视频    阅读:204800 

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涉及的方面宽、体量大、事务多,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否行之有效,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党建引领”是凝聚基层各方思想共识,汇聚基层治理经验智慧、确保基层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其形式创新的本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突破当前基层治理的瓶颈,打开更好为民服务的新思路。然而目前,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鱼龙混杂的“形式创新”问题,严重制约基层治理的效力与发展。

一是创新徒有其名,难见真章。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创新奉为工作圭臬,一提做法必讲创新,动辄编造某个“123工作方法”,或是生拉硬扯“五大经验”,绞尽脑汁换旧包装,起新名称,甚至无中生有,凭空想象,将创新作为向上汇报、展现自己、得到赏识的“加分项”。这些“阳春白雪”式的创新表面看起来“高深莫测,亮点纷呈”,实则是“本末倒置,徒有其表”的伪创新。这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增加了基层负担,为基层治理埋下隐患。

二是创新不重实际,难以实践。基层工作本就事务多,要求高,需要直接回应广大群众的诸多关切,在现有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已经十分不易。然而,面对“领导问责”“加分诱惑”还要硬着头皮开展“创新”,这必然会增加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让基层工作“雪上加霜”。此外,不顾基层实际,忽略基层硬件设施,人才技术方面的失衡,一味要求基层治理“数字化”“达标化”、必然会造成“创新”的弄虚作假,为基层治理增添新的负担。

三是创新脱离群众,难得民心。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都是为民服务。重基层实际、办群众实事、求治理实效,让广大群众满意才应该是评价创新优劣的唯一标准。然而近年来,一些不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不以服务群众为目的,放弃基础性工作,而只用所谓“创新”来表明成效的基层治理层出不穷。群众看不懂,必然不会爱戴拥护,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基层工作脱离重心,越做越空、与群众渐行渐远。

基层党组织要正确解读“创新”这一理念,明白创新是基层治理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要减少跟风盲从式的创新,注重创新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把基础性工作做好做细,积淀出好经验、好方法,再去推陈出新,让创新具有真正的内涵。创新工作要与实际相承接,做到创新可“创”;与当地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做到因地制宜,不能突破当地基层的承载能力,要有的放矢,精准瞄准,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经费放在有效的地方。基层治理创新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为导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准党与群众思想感情的共鸣点、共同奋斗的着力点、根本利益的结合点,将更多资源下沉到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方面,让基层治理创新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杨飞虎)

22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