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频客户端讯 走进南昌市进贤县架桥镇南岗村委会米垅村,远远就能看到5个标有“利超菌菇部落”字样的食用菌智慧云舱整齐排列。江西利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辉江正通过液晶操作面板,精准调控智慧云仓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确保菌菇在最佳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前种菌菇,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智慧云舱,温度、湿度都能精准控制。每个云舱都是一个智能化的小型生态系统,菌菇长得又快又好!这是第一茬的金耳,现在已经可以采摘了。”跟随罗辉江的脚步走进方舱,一排排白色菌棒上绽放着一朵朵黄灿灿的金耳,色泽鲜亮,十分喜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罗辉江就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日益壮大。目前,江西利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40多个菌菇大棚,年产各类菌菇超50万斤。但工厂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抵御外界因素能力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前一个大棚需要3个人管理,而现在5个云舱一个人管理就差不多了。”罗辉江展示了下手机上的物联助手APP,只要在手机上操作一下,足不出户就能做好菌菇的管理。 “像这样一个云仓,最多能放4000包菌包,每个菌包的出菇量在2斤左右,单位面积大概是大棚的3倍左右。而且智慧云舱种植的大都是经济价值高和反季节的菌种,产品价值较高。”
据了解,为了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持续做大做强菌菇产业,架桥镇投入资金,同江西省农科院合作建设食用菌智慧云舱项目,并与企业签订管理协议,引导种植户由“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换。项目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菌仓内的环境参数,并利用5G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远程精准调控。
“智慧云舱就像一个‘科技保姆’,24小时守护着菌菇的生长,为菌菇生长创造最佳环境,达到最高的产量和品质,卖出最好的价格。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架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樊友盛介绍道。
如今,这5个食用菌智慧云舱预计可日均生产菌菇2000余斤,而这仅仅是开始。2025年,架桥镇将继续投入资金250余万元,扩大食用菌智慧云仓规模,并计划引进更多优质菌种,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罗津 通讯员 肖国瑞 樊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