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全江西省新高考指南到了,请查收!

2023-08-09 11:24  阅读:104381 

01.新高考,新在哪

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内的一项基本制度,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在改进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素质化教育、学生的多样选择性等方面有了更多期许。

在目前来看,旧有的高考考试和录取方式较为单一,越来越多考生容易陷入了“唯分数论”的漩涡,综合素质考察在高考中也处于几近透明的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顾明远先生表示,“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是我国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高考改革的逐步落实,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

高考改革的着手点,不仅落在了考生“如何考”,也在于高等院校“如何招”。在供需两方面两手抓,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生涯教育推进,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才华。

如何考

在“如何考”方面,对比老高考,新高考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了自主选科“3+1+2”的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选必考的“3”,满分均为150分;在物理与历史两门中,考试可以任选其“1”,满分均为100分;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考生任选“2”门,卷面满分为100,但选用了创新性的计分模式。

相比改革前以文理作为分科标准的制度,新高考下所有学生的高考数学不再分文理卷,且选择组合多达12种,学生的选择性大大提升,有利于促进文理交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再选科目中,新高考采用全新的计分模式:赋分制。根据学生卷面分在全省的相对排名赋予分数,从老高考的绝对卷面分变成了相对的位次分。

考试成绩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原则上A等第为15%,B等级为40%,C等级为30%,D、E等级共15%。

假如李华同学的某一再选科目卷面分数,是A等第中排名前1%,那么他的分数将是100分。简而言之,赋分制下,决定高考分数的不再是卷面分,而是排名。

而且,为避免赋分后成绩比卷面成绩低的情况,新高考还设置了保障机制:设置保底分,使赋分成为梯形的换算空间。

同时,新高考重新规划了艺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的合格性考试,最终成绩以“合格、不合格”的通过制呈现,鼓励考生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拓展素质教育。

如何招

在“如何招”上,高校招生在教育环境要求与自身改革中,确定了“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模式。

在人才自主培养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院校专业组”招生模式也出现新变化,在原则上规定,同一专业组内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一致;在需求上,让院校以自身个性进行分组。

这就让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与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不断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老高考模式下,考生往往只纠结于文理的选科,将报考高校及专业放到高考后再考虑。但如果报考时,分数达不到报考专业的要求,难免被调剂到自己没那么中意的专业。

在新高考实行后,考生高中选择的科目,将直接影响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更要求学生在选科时,就要规划好未来,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

与此同时,通过选科时的知识储备与判断,学生会更了解未来大学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站在人生规划的角度上,思考专业选择后延伸出的自身发展路径,构筑起“高考–专业–职业”的生涯教育路径。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断。新高考的考生在选科阶段,就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科目、高考专业、未来职业的规划,将人生的走向紧握在自己手中。

02.新高考,我该怎么选

在了解为何改、如何考之后,所要抉择的就是怎么报、如何选。

大学每个专业所对应的高考科目各不相同。以江西省南昌大学各一级学科为例,理工科大多要求物理化学,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则宽松许多,基本不作特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代表着广大高校在不同方向上的招生要求。

在高中选科时,学生们需要综合各方面考量,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抉择之时,在高中科目和大学专业学习的对应关系上,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考生做出更加合理、准确的选择。

考生进行选择时,大多会面临对大学专业不了解,而难以规划未来道路的困境。考生由于了解渠道、空余时间、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很难对大学专业进行充分了解。

在这里,将以工科、理科、人文、医学这四个代表性专业为例,希望可以解答一些考生的困惑。

“计算机专业,选物理、化学更合适一些,但是文科科目的话,我倒希望学,小孩能够有点文学的素养,因为文学素养比较好的孩子,一般他在表达上面比纯理工生会有一点优势,并且他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南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伍军云老师对物理、化学加文科科目的搭配持肯定态度。文理科目交叉选择的状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多向思维也许会有更大的长进。

也不尽然。“一些生物材料学、药学的学生有的没有学(高中)化学,在基础方面是有一定缺失的。”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谢永发老师谈到了自己在授课中所看到的问题。

理工科目间的强联系性,让部分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中,同时要求理化生三个科目的知识基础。高中学生们在选科时,需要更多了解意向专业实际的学习情况,避免学不对口,也为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从一个学科的角度,它是越细越好,但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它是越宽广越好,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有人文的情怀在。在医学有一门课叫做医学人文,牵扯到了伦理……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学科都是不断的交叉融合而成。”

人文学院的胡邦宁老师,以文科类专业的强包容性解答了这个疑惑:新时代人才,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学科知识、更加博大的个人内涵。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薇老师也表示,理工科背景的同学也可以进入新传专业学习,“其实(如果)有跨学科的意识,就意味着这个学生首先是求知欲很强的人,有很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能够接纳很多新东西。”

医学相较大多数学科来说,学制时间长,知识体系也更加庞大。医学院的雷恩骏老师认为:“学医过程辛苦而漫长,必有不动摇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

在谈及学科融合时,他也表示:“在‘新医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才能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建议高考考生还需学习一些人文、社科、法律方面的知识。”

在谈及与专业的适配性时,高校老师们几乎都将对专业的兴趣放到了第一位。

“你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去好好学习”、“还是要喜欢吧,兴趣是最重要的”、“你要找到那个你喜欢的,而且很关键的那个点,然后在那个点在不断地往下挖”……

跟以前一样,“兴趣”仍然是求学生涯里最好的领路人。而新高考,让这个“领路人”的身影更加明晰,让学生能更早、更稳地握住它活泼的手。

同时,许多老师也着重强调,在学习之余,学生也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无论学生以后想要进行学术方向的钻研,还是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沟通”、“坚持”、“保持好奇”、“有专业信念”等词语,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关键词。

03.新高考,新动向

新高考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于交叉学科思维的培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一些重要学科问题和重点核心技术,已经到了关键的突破期。学科专业的分支不断扩大,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趋势已成为必然。

新时代社会对于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从高中就开始培养交叉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意识踏上征程。

以人工智能这一新兴学科的代表科目为例,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人工智能教学列入必修1“数据与计算”。

这一内容的教育动向,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人与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不仅促进学生形成交叉学科的逻辑思维,更有效融合了实践学习。为考生大学的相关专业学习,以及人工智能职业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础,更为中国人工智能不断向前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教育部撤销了部分大学的一些本科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33所高校撤销,是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被31所大学撤销。

管理类专业因生源不理想、社会需求量小,而被多所高校撤销。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单一学习的学科,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此专业中出身的学生,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和技术的迭代发展。

社会的需求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交叉学科的需求又倒逼学生从高中开始就需要培养学科融合的思维意识。

新高考的科目选择,不仅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努力为考生尽可能缩小信息差,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也是为高校及社会输送人才的培养调整。考生尽早为自己谋划专业、职业目标,是对自己的高考负责,也是为自己的社会化历程锚定基点。

04.高考加油,向未来

对于高一或高二上的学生来说,高考似乎距离遥远,但选科已近在眼前。选科抉择看似只是一笔定下,但它却联系着大学专业的选择,进而关联着学生的未来。

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后,面对这个可能影响考生未来之路的重大抉择,更应当做足准备,多方考量。

首先,兴趣和优势所长是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比以往,新高考给予考生更多自由,利于考生以“乐之者”身份来学习。所学科目与兴趣点相契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考生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也需要重点关注。

根据已实行新高考省份的经验来看,由于师资力量与学校资源等因素限制,所有科目全部开班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在预选科时,需要关注所在高中开设的科目以及强势学科,避免自己所选科目无人问津,成为被迫取消的小众组合,从而重新选择。

此外,在确立好心仪高校后,考生应当尽早了解其相关招生要求,为高考树好标靶。高三才需要思考志愿填报的旧有制度,已经被新高考打破,如今考生在高一就需要确定目标。

“3+1+2”中的“1”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大学专业的大方向,而“2”则为进一步确定专业分支的准绳。一方面,高校的不同专业都有着必选科目的搭配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建立在高中的基础之上,未来的学习也是我们选科时的重要考量点。

5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