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区开展“你说我办、共建新建”开门纳谏活动以来,南昌市新建区望城镇党委紧扣问题核心,迅速响应,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架构,逐步构建起涵盖民意征集、问题处置、效果追踪的常态化服务民生工作机制,促进了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局面。
倾听心声,广开渠道明需求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为巩固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你说我办、共建新建”开门纳谏活动走深走实,望城镇党委一班人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打通线上线下各种渠道,逐步建立起一套常态化民情反映机制。
开门纳谏。线下,社区居民通过“商量办”座谈会,村民则通过“村民理事室”等平台,时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为方便工薪阶层错峰办事,镇本级及各村(社区)周末均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确保随时有人在岗,来了就能办。线上,及时接收“问政江西”“民生通道”及“12345”服务热线转办问题,主动公开望城镇24小时值班电话,开通“望城通”线上小程序及“望城镇发布”微信公众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表达心声。
上门倾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月下沉挂点村(社区),通过“四下基层”、“推门、敲门”行动、“周末亲清行”活动、到群众中间去召开“开门纳谏”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最新民情动向,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各村(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充分发挥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民情家访、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为契机,及时收集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共收集到意见建议71条,其中生活环境类25条,便民服务类11条,文体生活类3条,养老服务2条,卫生健康2条,就业创业13条,其他15条。
细致剖析,妥善解决破困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加强党建引领,提高工作效率,办群众满意的事情,望城镇每月召开党建工作例会,抽调党建办精干人员力量负责意见建议收集、梳理、交办、督查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初筛汇总。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在村(社区)层面已经解决的,作销号处理;对于村(社区)难以解决的,由专人初步梳理出问题内容、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责任时限,提交到党建工作例会研究讨论,并根据会议内容形成正式的交办清单。
分类施策。交办清单形成后,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分头行动。“我刚刚接到了快递公司的电话,叫我儿子明天去上班,离家里也近。”听到脱贫户徐某这么说,镇党委副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人员总算放下心来。原来,徐某的儿子毕业在家待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经过多番联系介绍,镇党委副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人员为其联系到了快递公司的工作,这与他学习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十分契合。前段时间连续暴雨天气,造成省庄花园16栋1楼附近渗水严重,居民客厅护栏外绿化土堆过高导致无法居住。接到此事,挂点省庄村镇领导及村党委书记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核查属实后,当场联系物业、城投及中铁三方到现场研究解决方案。经协商解决,多余土方已经铲除,为渗水墙做排水沟并预埋疏水管道。“这办事效率可真高,我们老百姓住在这里很有安全感”,该居民连连称赞道。为保障服务常态化,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针对镇级层面无法解决的诉求,望城镇主动联系区级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把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办成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提升效能,奖优罚劣激活力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音。为了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望城镇坚决落实闭环管理,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回应、有交代,树立起为民办事的好榜样,营造守初心担使命的良好氛围。
问题解决形成闭环。在次月党建工作例会上,各牵头领导依次汇报上月问题解决情况,镇级层面邀请第三方每季度对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在全镇公开,为“开门纳谏”良好开局画上一个圆满的结尾,倒逼全镇领导干部踏实履职、务实为民。截至目前,收集到的71条意见建议,已解决办结65条。
挖掘典型营造氛围。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声音的同时,镇党委政府精心筛选出一批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级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以专报形式向上级部门报送,充分展现了望城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风貌。同时,为“治未病”,望城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在责任上“落到点”,一时一刻不放松,落实为民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安排镇纪委联合镇党建办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将为民办实事的成果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处着手,紧盯重点节点,在思想建设、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等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督查,确保为民办事在实处,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干部作风苗头问题通过通报批评、警示教育等方式,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了服务效能,为望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王伟欢)